在电力线路架设工程里,高空车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作业环境往往伴随着高空、高压电等多重风险,一旦安全保障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高空车作业顺利推进的核心前提。
一、作业前:做好“全维度”准备,筑牢安全基础
高空车作业的安全保障,从作业开始前就需全面发力,每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首先,要对高空车本身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需仔细核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升降系统、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轮胎胎压、磨损程度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同时确认车辆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坠器、限位器等是否完好有效。此外,还需核对高空车的额定载荷,严禁超载作业,避免因车辆承载超出限度引发设备故障或倾覆风险。
其次,作业人员的准备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参与高空车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熟悉高空车的操作流程和电力线路架设工程的安全规范。在作业前,需组织专项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让作业人员明确本次作业的任务内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点,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同时,作业人员需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防护装备的性能符合安全标准,从“人”的层面杜绝安全漏洞。
最后,作业现场的环境勘察也不能忽视。要提前清理作业区域内的障碍物,划定安全作业范围,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作业区域。对于作业区域周边的电力线路,需明确其电压等级,评估高空车作业过程中与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若安全距离不足,需提前协调相关部门对线路进行停电、验电、接地等处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无虞。
二、作业中:严守“规范化”操作,把控安全关键
进入高空车作业阶段,每一步操作都需严格遵循规范,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在高空车启动和移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缓慢平稳操作,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或急转弯,防止车辆发生晃动或侧翻。同时,要密切关注作业区域的地面情况,确保车辆行驶和停放的地面坚实平整,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若地面松软,需采取铺垫钢板等措施增强地面承载力。
当高空车升至作业高度后,操作人员需先确认平台的稳定性,再允许作业人员进行电力线路架设相关操作。作业人员在平台上作业时,需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的另一端牢固系在平台的安全护栏或其他可靠的固定点上,严禁在平台上站立、坐卧在护栏上,或跨越护栏进行作业。在进行线路架设、导线牵引等操作时,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平台晃动,同时要注意与周边的带电设备、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触电或碰撞事故。
此外,作业过程中的现场监护也必不可少。需安排专人担任现场安全员,全程监督高空车的操作和作业人员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安全员要密切关注作业环境的变化,如天气情况、线路状态等,若遇到大风、雷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或发现线路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将高空车降至地面安全位置,待隐患排除后再重新开始作业。同时,作业现场需保持良好的通讯畅通,操作人员、作业人员和安全员之间要能够随时进行沟通,及时传递作业信息和安全指令。
三、作业后:做好“全方位”收尾,消除安全隐患
高空车作业结束后,并非意味着安全保障工作的终止,做好收尾工作同样重要,能够有效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后续作业或设备存放奠定安全基础。首先,操作人员需将高空车缓慢降至地面,收回作业平台和支腿,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制动系统是否复位、液压系统是否无泄漏等。同时,要清理作业平台上的工具、材料等物品,避免物品遗留在平台上导致下次作业时出现安全隐患。
其次,要对高空车进行全面的清洁和保养。清除车辆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物,检查车辆的润滑油、液压油等油液的液位和质量,若油液不足或变质,需及时添加或更换。对车辆的关键部件进行润滑和紧固,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避免因设备老化或故障引发下次作业的安全问题。
最后,要对本次高空车作业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和记录。详细记录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安全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信息,建立完善的安全作业档案。通过对作业记录的分析和总结,找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安全保障方案,提升后续高空车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总之,在电力线路架设工程中,高空车作业的安全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作业前的准备、作业中的操作到作业后的收尾,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只有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作业的全过程,才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线路架设工程顺利推进,为电力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