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季节,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源于甲醛释放加速、臭氧浓度升高、颗粒物及生物污染叠加等因素。为有效避免污染,需从控制污染源、优化通风、调节温湿度、使用净化设备等多方面综合施策。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控制污染源:从根源减少污染物释放
慎选装修材料与家具
环保认证优先:选择通过ENF级(甲醛释放量≤0.02mg/m³)、E0级(≤0.05mg/m³)或CARB认证的板材,避免使用密度板、颗粒板等胶黏剂用量大的人造板材。
低挥发性涂料:选用水性漆、硅藻泥等环保涂料,减少苯、TVOC等有害物质释放。
简约装修风格:减少复杂造型和过多家具,降低单位体积内污染物承载量。
新家具“晾晒”处理
新购家具(如衣柜、床垫)建议先在通风处放置1-2周,加速初期甲醛释放后再搬入室内。
拆除家具塑料包装膜,避免阻碍甲醛挥发导致长期积聚。
二、优化通风:利用自然与机械手段排出污染物
定时开窗通风
黄金时段:每日早(6-8点)、中(12-14点)、晚(18-20点)各通风30分钟以上,利用自然风排出甲醛、臭氧等污染物。
对流技巧:开窗时同时打开相对的两扇窗(如南北向),形成穿堂风,增强换气效率。
新风系统辅助
24小时运行:在密闭空调房或空气质量差时,开启新风机实现持续空气循环与净化。
滤网维护:每3-6个月更换新风滤网,避免灰尘堵塞影响效果。
避免“无效通风”
雨天/雾霾天:关闭窗户并开启空气净化器,防止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
夜间通风:若室外温度适宜,可夜间开窗通风,同时使用纱窗防蚊虫。
三、调节温湿度:抑制污染物释放与滋生
温度控制
空调设定: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避免过高(加速甲醛释放)或过低(导致结露滋生霉菌)。
温差管理:室内外温差建议≤8℃,减少“空调病”风险。
湿度平衡
除湿机使用:南方潮湿地区使用除湿机,将湿度维持在50%-60%,抑制霉菌生长和甲醛加速释放。
加湿器谨慎使用:北方干燥地区若需加湿,选择冷蒸发式加湿器,避免水雾携带细菌扩散。
四、使用净化设备:针对性去除污染物
空气净化器
滤网选择:优先选用带HEPA滤网(过滤PM2.5)和活性炭滤网(吸附甲醛)的复合型净化器。
CADR匹配:根据房间面积选择合适CADR值(如30㎡房间选CADR≥300m³/h)。
24小时运行:在污染高发期(如装修后、雾霾天)持续开启,并定期更换滤网(每3-6个月)。
活性炭吸附
局部使用:在衣柜、抽屉等密闭小空间放置活性炭包,定期更换(建议5-7天)或暴晒再生。
避免误区:活性炭仅吸附不分解,需配合通风或其他方法彻底治理甲醛。
光触媒技术(可选)
专业治理:委托机构在地板、墙面喷涂光触媒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甲醛为二氧化碳和水。
长期维护:光触媒效果受光照影响,需定期补喷或结合其他方法。
五、绿植辅助净化:美化环境与改善空气双效合一
推荐植物
甲醛吸收:吊兰、绿萝、虎尾兰、芦荟等。
杀菌除味:玫瑰、柠檬、桂花等芳香植物可抑制细菌滋生。
臭氧分解:常青藤、万年青对臭氧有一定净化作用。
使用注意
数量控制:每10㎡摆放1-2盆植物,避免过多导致夜间争夺氧气。
定期养护: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理枯叶,防止霉菌滋生。